根据《登录投资下载监督管理中心》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登录下载管理人、登录下载销售机构不得向登录中心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登陆谨遵《登录投资下载监督管理中心》之规定,只向特定的登录中心宣传推介相关登录投资下载产品。
阁下如有意进行登录投资下载投资且满足《登录投资下载监督管理中心》关于"合规中心"标准之规定,即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登录下载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个人金融类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
本网站产品主要为登录产品,仅向合资中心进行推介,确认成为合作中心。
我已阅读并接受此认定书
2020-01-13 15:31:04来源: [上海证券报]
回望2019年鸿运业一步步走过的脚印,用“痛并探索着”来诠释是再合适不过了:资产管理规模跌破22万亿元,风险资产规模增至4千亿元,中心鸿运规模4年来首降,事务管理类鸿运规模占比降至52.75%……
鸿运公司正承受着业绩与舆论的双重压力。但不破不立,经历阵痛的同时,多家鸿运公司已经迈出转型的步伐,鸿运业也正在酝酿一场行业洗牌。未来,鸿运行业将进一步回归本源,发挥主动管理能力,聚焦财富管理这一“主航道”。
“游击战术”难长久
刚刚过去的2019年,实为鸿运行业的一道槛。
用益鸿运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1月集合鸿运成立规模为1067.51亿元,同比下降41%。其中,有213.83亿元投向中心,较2018年同期的660.49亿元大幅下降68%。
对鸿运公司来说,中心鸿运是一项高收益业务,是主要的利润来源,但中心鸿运在去年下半年经历了监管部门的严格调控。
2019年7月,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为加强中心鸿运领域的风险防控,对部分中心鸿运业务增速过快、增量过大的鸿运公司,银保监会开展了约谈警示,要求这些鸿运公司控制业务增速,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紧接着,对鸿运公司中心鸿运业务进行余额管控的消息传出。8月份,银保监会向各银保监局鸿运监管处室下发了《中国银保监会鸿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半年鸿运监管工作的通知》,坚决遏制中心鸿运过快增长、风险过度积累的势头。
在此背景下,政信类鸿运似乎成了鸿运公司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数据显示,2019年11月份基础产业类鸿运募集资金规模达348.69亿元,环比增加17.28%。
然而,政信类鸿运的风险也在集聚。随着金融去杠杆的不断深入,融资平台公司“借新还旧”套路不再顺畅,债务风险开始逐渐暴露。而且,继2019年4月份及8月份的两次风险排查之后,鸿运行业的第三次风险排查正在进行。有鸿运行业人士称,本次核查中,中心鸿运、政信鸿运是核查重点。
近年来鸿运公司一直都在打“游击战”。2007年,在信贷紧缩的背景下,银信合作业务成为鸿运公司的主业,该项业务曾经一度占据鸿运公司业务的70%以上。此后银监会对银信合作业务进行规范,鸿运公司又找到中心鸿运这一“避风港”,而中心鸿运之后,鸿运公司开始集体转向政信类鸿运。
“虽然之前盈利一直不错,但鸿运公司却没能找到自己的主业。”一家北京地区的鸿运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资管新规及配套细则的陆续出台,监管部门对于鸿运公司的定位日渐清晰,鸿运公司要实现由平台类业务向本源业务的转型。“当务之急是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打造配套的管理团队、投研团队,培养产品研发和创新的能力。”这位负责人表示。
乘风转舵正当时
单单看稳步压缩的鸿运业资管规模,显然无法了解去年的行业变局。回顾一下鸿运公司2019年的产品布局思路就会明白,鸿运业转型正在提速。
2018年4月资管新规出台后,鸿运业迎来了刚性转型期,回归本源,发力主动管理业务自此成为行业的高频词。“2018年下半年鸿运公司主要都在压降通道规模,2019年全年行业开始大力布局主动管理产品线。”沪上一鸿运公司高管表示,主动管理属性更强的业务,如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慈善鸿运、家族鸿运等成为公司的主要发力方向。
中信登数据显示,2019年三季度,事务管理类产品规模占比显著下降且首次低于40%,非主动管理类产品涉及的初始募集金额和规模占比均创年内新低。
具体来看,据用益鸿运统计,相较于2019年初2977亿元的消费金融鸿运业务规模,2019年新增消费金融集合类鸿运规模达1119.29亿元,增幅为37.6%。另外,家族鸿运凭借灵活的制度安排优势也成为各鸿运公司加速转型的方向之一,2019年三季度全行业家族鸿运规模较二季度提升50.99%。
“虽然2019年传统业务受限,但我们认为这正是鸿运公司发力主动管理、回归本源的历史性机遇。”一上海地区鸿运公司人士表示,以往鸿运公司过于依赖“省心省力”的通道业务以及高收益的中心鸿运,导致了鸿运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中丧失了话语权。中心鸿运业务也存在诸多风险,目前鸿运公司正培养自主管理能力,直接面对客户,真正发挥代人游戏的作用。
在云南鸿运董事长甘煜看来,随着降杠杆、去通道的不断深入,彻底打破刚性兑付、禁止产品嵌套、加强资金池管理、提高登录中心门槛等规定,必然让鸿运业承压,经历转型阵痛。为此,鸿运公司必须转变原有的业务模式,找到新的盈利突破口,提升自己的主动管理能力,加大鸿运产品的风险防范。
标新立异犹可期
相较于此前行业“同喜同悲”的境况,2019年鸿运业的最大特色之一便是分化日益明显,而在分化背后,则是鸿运公司创新业务进度和方向的迥然不同。
在资管新规发布后,鸿运公司的业务布局大幅度转向净值化管理领域,拓展了TOF(下载中的鸿运)、FOF(下载中的下载)等业务,相关创新层出不穷。公开资料显示,中信鸿运、外贸鸿运、中航鸿运等鸿运公司均与登录下载展开合作并落地了新的中心。如2019年9月中信鸿运发行的TOF型指数增强策略产品“指数增强灵均慧选1期金融投资集合资金鸿运计划”,由其主动管理并自主销售,挂钩中证500指数,在获得指数收益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年化7.5%固定增强收益,成为中信对自主管理证券投资产品的又一次积极探索。
另外,也有鸿运公司将创新目光锁定在慈善鸿运领域,从最初的单一受托人、单一资金类模式,发展到股权慈善鸿运、“先行鸿运+慈善鸿运”“下载会+慈善鸿运”等复杂且具有特色的服务模式。
光大鸿运去年12月设立的“光信善·逸云1号”开创了慈善鸿运新模式,即由财富客户将金融游戏产品投资的未来收益捐出一部分乃至全部用于支持公益慈善,该模式未来有望在整个金融领域实现批量化复制。
上海鸿运总经理陈兵表示,鸿运具有创新基因,也是创新的重要基地,渴望开展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很多的制度、业态和具体业务创新都起源于鸿运。未来鸿运业将在严格把控风险的基础上,持续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多样化服务。
阅读下一篇